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理论研究

  • 佤族医药基础理论核心思想构建浅述

    王明凯;王亮友;刘宝林;杨光菊;董骏;李一衡;唐贞力;

    佤族医药基础理论核心思想来源于佤族《司岗里》哲学神话之中,从中总结出佤族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并由“司岗”诞生天地,演化万物的认识来解释“天、地、风、水、木、火、石、气”八种物质的具体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而延伸至五行理论,最终形成佤医独特的核心理论思想,其对佤族医药系统性的传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2023年12期 v.32;No.44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上工治未病”的现实意义

    宋梧桐;曹洪欣;

    “上工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理念,后世演变逐渐被作为“上医治未病”。溯源《内经》可知提及“治未病”之处所言为“上工”,与后世所谓“上医”从概念、意义上实不等同,在格局、视角上存在差距。本文基于“上工”与“上医”内涵辨析,阐述“未病”所涵盖的疾病不同阶段与内容,以期进一步揭示治未病的精髓,从而为临床运用提供思路与启示。

    2023年12期 v.32;No.44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痰瘀相关理论探析健忘的治疗思路

    张若冰;杨上松;王志红;

    痰浊、瘀血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产物,二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健忘发生的致病因素。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对痰瘀致忘的机理进行梳理,并对痰瘀相关理论指导健忘治疗的临证运用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应当充分运用痰瘀理论指导健忘的辨治,痰瘀同治,兼以调和气血、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之法,提高中医药治疗健忘的临床疗效。

    2023年12期 v.32;No.449 9-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天然纯鲜粉葛饮料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抑制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研究

    谢雪勤;李志杰;吴静宜;邓欣;洪玉冰;车彦云;赵毅;

    目的:探讨超高温瞬时灭菌全新工艺制备的无化学添加剂的天然纯鲜粉葛饮料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鲜粉葛饮料中异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取43%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各组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 (TLR4)、髓样分化分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表达。结果:天然纯鲜粉葛饮料中检测到6种异黄酮成分,其中葛根素含量最高,达到622.6μg/mL。天然纯鲜粉葛饮料预处理能降低小鼠体内两种血清转氨酶含量水平(P<0.01);饮料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TG、TC、LDL、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水平(P<0.001),提高HDL含量水平(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天然纯鲜粉葛饮料能有效改善小鼠肝组织出现的脂肪空泡,胞质疏松,细胞核排列不规则等情况,并抑制小鼠肝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1,P<0.001)。结论:无化学添加剂的天然纯鲜粉葛饮料可减少小鼠肝脏内脂质沉积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酒精性肝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2023年12期 v.32;No.449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药物研究

  •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兹丘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影响

    焦坤;关颖;王洪强;吕小翠;向莉;

    目的:考察6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兹丘木瓜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晒干、烘干法处理加工木瓜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Rigol-C_(18)(4.6 mm×250 mm, 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265∶35∶0.1∶0.0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18℃,测定趁鲜切制晒干、纵剖两半晒干、沸水煮后纵切两半晒干、趁鲜切制烘干、纵剖两半烘干、沸水煮后纵切两半烘干处理的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样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有显著差异,总含量分别为0.81%、0.45%、0.55%、1.33%、0.84%、1.07%。其中以趁鲜切制烘干的样品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为湖北兹丘木瓜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2023年12期 v.32;No.44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复方新会陈皮含片质量控制研究

    昌水平;梁志云;张明;张俊杰;余香;陈观凤;张军;

    目的:建立复方新会陈皮含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鉴别含片中新会陈皮、蛇胆汁、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含片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Kromasil C_(18)柱长为250 mm,内径为4.6 mm,粒径为5μm);以乙腈(A)-0.05%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 nm、254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复方新会陈皮含片色谱中,与新会陈皮的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及甘草的甘草苷、甘草酸铵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阴性对照试验无干扰。各对照品峰面积与进样质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橙皮苷:y=267.92x+10.046,r=0.9992;川陈皮素:y=2771.4x-15.586,r=1;橘皮素:y=1692.3x+4.7767,r=0.9999;甘草苷:y=1684.6x+8.3101,r=0.9991;甘草酸铵:y=347.97x+12.726,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93%(RSD=0.76%),101.10%(RSD=1.39%),102.36%(RSD=0.91%),101.75%(RSD=1.98%),102.33%(RSD=1.60%)。结论:复方新会陈皮含片质量控制实验研究建立了药材的TLC定性鉴别方法和含片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甘草苷、甘草酸铵的含量测定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复方新会陈皮含片制剂的质量。

    2023年12期 v.32;No.44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蒙药制剂亚玛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郭司群;迟晓雪;白雅静;

    目的:建立亚玛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GL WondaCract ODS-2 C_(18)(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和0.7%磷酸溶液进行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403 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2.01~30.15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6.5%。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准确可行,可用于亚玛丸的质量控制。

    2023年12期 v.32;No.449 30-3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文献综述

  • 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概况

    卓丽霜;刘艳红;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以外阴瘙痒不适及白带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该病病程较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VVC有着疗效可靠、疗程短、副作用少等优势。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及治则治法不尽相同,文章整理了古今本病病名病机,现代医家治疗本病的方法效果等相关内容,以望为临床诊疗本病提供思路及依据。

    2023年12期 v.32;No.449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苗药血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Q-marker的预测分析

    廖泽宇;傅建;付慧晓;何鑫;徐剑;吴静澜;张永萍;

    血人参(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作为我国苗族传统用药,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血人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糖苷类、甾醇类、萜类、酚酸类以及挥发油类等,其药理作用有保肝、抑菌、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及抗炎等。文章对血人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并结合Q-marker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和药性、现代临床新用途、化学成分可测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Q-marker预测分析。根据Q-marker的概念,可将木脂素糖苷类成分血人参苷、Schizandriside、Lyoniside和血人参鞣质A作为血人参的Q-marker,将黄酮类作为其备选物质。

    2023年12期 v.32;No.449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草乌-诃子药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朱俊宣;张东;邬国栋;

    草乌和诃子为蒙医常用药材,草乌-诃子具有减毒、抗炎和降低草乌心脏毒性等作用,是中蒙药方剂中的常用药对。因草乌毒性大,治疗窗窄,故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但草乌与诃子合理配伍可起到减毒存效的功效,大大增加了其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对此药对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草乌-诃子药对的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此药对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32;No.449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彝、藏、壮、蒙医药治疗皮肤病研究概况

    熊竞争;李翔;陈博;陈清华;

    近年来,皮肤病发病率及复发率逐年升高,鉴于民族医药对皮肤病(湿疹、带状疱疹、痤疮、银屑病、荨麻疹等)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笔者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与民族医药防治皮肤病有关的文献、书籍,简述了彝、藏、壮、蒙医药对皮肤病的认识、文献及临床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启发和思考。通过综述得出彝、藏、壮、蒙医药治疗皮肤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一方多效、理论丰富及治疗方法多样化的优势,今后对民族医药在皮肤病领域进行理论挖掘整理、治疗方法及药物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2期 v.32;No.449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槟榔的本草考证及其综述

    蔡欣航;薛嘉宁;王程宇;汤睿;赵容;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学书籍以及与槟榔相关的现代书籍与期刊,分析了槟榔的基原、产地变迁、与大腹皮的区别、槟榔皮的考证、功效主治、致癌因素以及槟榔在现代医学应用的研究七方面的问题。得出了古代槟榔与现代槟榔为同种基原槟榔,槟榔主要产自在南海亚热带沿海的国家和地区,随历史发展槟榔基原并未发生变迁,主产地为越南、马来西亚、广西、广东、海南、台湾。槟榔与大腹子是同一种植物,由于环境因素、气候以及人为因素等长期影响的结果,以致在某些形态特征上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指出了槟榔确可造成口腔细胞发成癌变。分析表明槟榔为四大南药之一,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

    2023年12期 v.32;No.449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壮医药治疗湿疹的研究概况

    彭建豪;

    岭南地区山高林密,雨量充沛,湿患为最,湿疹是为岭南常见病。壮医作为岭南地区传统民族医学,长期与“湿毒”相斗争,壮医药对湿疹的治疗也展现出较大的优势。随着近年来对湿疹及其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疗法值得探究与推广,本文回顾了近30年来运用壮医特色技法治疗湿疹相关研究,分析表明运用壮医内外治法,包括内服壮医方剂,外用熏洗、药线点灸、针刺以及各技法联合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痛苦,减轻局部皮损,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展现出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以期为今后开展壮医药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为探索更为优质的湿疹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12期 v.32;No.449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医话医案

  • 欧阳晓勇基于《金匮要略》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探微

    陈昕月;郭金孟;姚再业;崔天琪;杨鑫源;杨欢;欧阳晓勇;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的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其内容丰富,对临床各科均有涉及,对中医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与临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将欧阳晓勇教授基于《金匮要略》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进行总结。

    2023年12期 v.32;No.449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妍怡教授运用健脾疏肝法治疗多汗症经验举隅

    陈景云;巩婷;米改香;张静;苟梅丽;李妍怡;

    多汗症是神经精神科的常见疾病,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李妍怡教授认为多汗症主要病机是肝郁脾弱,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治疗上以疏肝为基,补脾为要,肝脾通调,升降相因,五脏自和。以健脾疏肝、调气和胃为方法,病证结合为原则,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现将其经验综述如下。

    2023年12期 v.32;No.449 73-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鼻炎

    钟泽强;贾坤;冯全生;

    慢性鼻炎属于中医“鼻窒、鼻渊”范畴,临床表现以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冯全生教授临床治疗本病主要从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整体多从健脾强肺御外邪、清解肺胃除郁热两方面选方用药,局部多从寒热同用透鼻窍、透脓溃坚消痰核、辛润通络畅三方面选方用药。文章总结冯全生教授临证治疗慢性鼻炎经验总结,希望为临床辨证治疗慢性鼻炎用药提供新思路。附验案二则。

    2023年12期 v.32;No.44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段渠教授基于络病学说辨治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罗陈城;王婧;凌桂华;段渠;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损美性疾病,临床治疗上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大的问题。文章总结了段渠教授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临证经验,段渠教授基于络病学说指出此类疾病病机常有久病络脉空虚,浊邪阻络,郁则成斑,病性虚实夹杂,治疗应虚则补之,补中兼通,滞则除之,分清邪在痰郁湿瘀,故治疗时应将养血通络,化浊消斑贯穿始终。

    2023年12期 v.32;No.44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从“虚与瘀”论治产后缺乳

    王艳;钟升兵;

    目前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且运用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及致畸风险,中医治疗产后缺乳历史悠久,病机明确,易于接受,文章基于产后病“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从“虚与瘀”论治产后缺乳,疗效可观,并附验案1则。

    2023年12期 v.32;No.449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易医脐针治疗眩晕临床应用及验案举隅

    赖文彬;程慧婷;

    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病因众多,常因治疗无法彻底根治,给患者心理及生理带来极大的痛苦。针刺治疗眩晕症的历史悠久,脐针作为一种在脐部施针的治疗方式,具有简便、绿色、无不良反应等优势。文章重点介绍脐针的理论基础及对脐针治疗眩晕症的思路进行分析。

    2023年12期 v.32;No.44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疏调气机法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李治良;梁智蓉;张成绩;刘建丽;郭利华;

    气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疾病的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气机失调则百病生”,故调畅气机治之法首当其冲,国医大师张震先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要想疏通人体的气机,非单纯调肝理气就能完全奏效,应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需注重健脾补肾固护先后天之本,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故提出了“以调肝疏肝为主体,健脾固肾为两翼”的疏调气机治疗之法。文章从“一体两翼”的学术思想出发,运用疏调气机之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疗效确切,为治疗ITP提供了新的诊治思路与方案。

    2023年12期 v.32;No.449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基于《中华医典》探讨中医治疗鼾症用药规律

    杨正富;张爱华;杨春艳;陈星源;宁姝烨;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鼾症的方剂,总结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特点。方法:通过Excel Office 2016搭建数据库,分析所获方药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鼾症的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获取新处方。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36个,共涉及中药111味,频次≥6次的药物共12味,四气以热、寒、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归肺、脾、胃经,中药类别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补气类、发散风寒类、清化热痰类、止咳平喘类,获得高频药物组合13组,核心药物8组,聚类新处方4个。结论:通过数据挖掘《中华医典》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以及新方分析,可为鼾症的治疗提供思路,以供探讨。

    2023年12期 v.32;No.449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敦煌《辅行诀》温阳“角药”应用撷菁

    李廷保;薛欣;杨鹏斐;

    目的:对敦煌《辅行诀》中干姜-附子角药的临证配伍应用进行探析,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方法:整理提取敦煌《辅行诀》中含干姜-附子的方剂,分别从独立成方、组方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方面论述角药的临床配伍特点。结果:敦煌《辅行诀》中独立成方之干姜-附子角药1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附子角药9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当,实用效捷。结论:敦煌《辅行诀》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附子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12期 v.32;No.449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七味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梁嘉朗;肖静;潘伟钰;罗理云;彭良岳;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肥胖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FBG、2 h PG、HbAlc水平显著下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1个月,两组FINS、空腹C-P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95.00%(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T2DM患者,可调节血糖代谢,提高胰岛素功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2023年12期 v.32;No.449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专利复方用药规律

    高亚宇;刘春玲;殷晟焱;孙童鸽;张宇;

    目的:基于知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分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截至2021年12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专利复方,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3.0、WPS Office Excel 11.1.0、SPSS Modeler18.0软件对中药专利复方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对最终筛选出的80首专利中药方剂、266味中药进行分析,得出15味高频药物,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14条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药对3条,三味药的关联组合11条,涉及中药12味。通过聚类分析挖掘出4个中药聚类组合。中药归经分析以肝、肺、脾三经为主,性味以温,甘、苦为主。结论: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了中药专利复方对慢性心衰治疗原则以“益气温阳、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挖掘治疗慢性心衰的中药专利复方,分析其用药配伍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中药治疗慢性心衰进一步深入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023年12期 v.32;No.449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42例疗效观察

    于洋;尹霞;

    目的:观察扶阳涤痰解郁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卒中后抑郁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8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扶阳涤痰解郁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并分析甲状腺激素与HAMD、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经8周治疗后,对照组HAMD及NIHSS评分及差值与观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T4、T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FT4水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为8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涤痰解郁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可积极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效减少后续相关症状的发生。

    2023年12期 v.32;No.449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