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理论研究

  • 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探析失眠的病机及针灸应用

    李旭;张昭;

    失眠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能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不少人正饱受失眠问题的困扰。中医学认为失眠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虽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及肺均密切相关。文章基于五脏相关学说,从“心”与其余四脏相关的角度探析失眠的病机,并在此基础上分述失眠的针灸应用。认为失眠的针灸辨治,应从五脏相关出发,分清主次,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11期 v.34;No.49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四部医典》中谷物类藏药的养生理念与实践

    尼玛措;仁增加;扎巴;

    文章深入探讨了《四部医典》中关于谷物类藏药的养生理念,包括饮食分类、谷物定义与分类、味性化味及功效,并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分析了谷物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和对疾病的预防作用。发现谷物类藏药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具有积极作用。《四部医典》中的谷物养生理念不仅传承了藏医药文化,也为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验证和创新应用,可以进一步发挥谷物在养生中的作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2025年11期 v.34;No.496 5-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幼幼集成》汗证证治探微

    唐明珠;唐香倩;杨春梅;蒋天秀;

    清代医家陈复正所著《幼幼集成》,深入阐述汗证病因、病机、治法,总结了汗证证治特色及具体方药。陈复正认为汗证分虚实,病位在心、肺、脾,主要为心虚内热、肺虚不固、脾阳虚衰;重视食积盗汗、胃内实热、湿热蕰结所致实证汗出;从表里辨治自汗,认为伤风营卫不和在表、病后气血两虚在里。《幼幼集成》进一步丰富临床汗证诊疗经验,对指导当今汗证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1期 v.34;No.496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六郁”理论辨治卵巢早衰

    许震灵;王洋;

    卵巢早衰属于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更趋于年轻化,如今中医治疗该病因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朱丹溪之“六郁”理论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学说之一,对现今包括卵巢早衰等疾病的诊断依旧提纲挈领。文章基于朱丹溪“六郁”理论,深入探讨,分析卵巢早衰与“六郁”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最终阐述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间可相兼相化,皆能致病外,总结从“六郁”论治卵巢早衰在补肾的基础上“顺气为先”的理念,为卵巢早衰的诊断治疗提出辨证治疗新方向。

    2025年11期 v.34;No.49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寒热并行”方配伍法及其临床运用初探

    胡东森;解粲然;王莉媛;翟双庆;王红岩;

    文章探讨了中医典籍《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寒热并行”配伍法及其在治疗五脏劳损病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五首救劳损病方——养生补肝汤、调神补心汤、建中补脾汤、宁气补肺汤、固元补肾汤的组方思路与临床证治,揭示了“寒热并行调体用+谷肉果菜补不足”的组方原则,以及“平性药补体+热性药助用+寒性药祛邪”的“寒热并行”角药配伍法,强调寒热药物灵活配伍在调补脏腑体、用失衡方面的重要性,为现代临床虚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新策略。

    2025年11期 v.34;No.49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医易”同源——管氏九宫穴探析

    徐沁;王艳梅;胡龄烨;管遵惠;

    管氏九宫穴是管遵惠教授在《易经》理论及家传针灸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继承与创新的一组集合穴,在临床运用中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泛等特点。文章介绍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学术渊源,选介四种管氏九宫穴的分类、主治特点及病案举隅,阐述管氏九宫穴分布的理论依据,探讨管氏九宫穴中蕴含的“医易”同源的学术思想。

    2025年11期 v.34;No.496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玫瑰和桂花复配提取物的体外护肤功效研究

    陈志雄;夏金;朱廷恒;晏翠;洪妮;曹平;

    目的:研究大马士革玫瑰和桂花复配提取液(ROT)的体外美白、抗氧化、抗衰老等护肤功效。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ROT对B16F10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检测ROT清除DPPH和ABTS能力,通过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ROT对B16F10细胞中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通过弹性蛋白酶抑制实验研究ROT对体外弹性蛋白酶的影响,通过鸡胚尿囊膜方法检测ROT的眼刺激性。结果:体积浓度为0.1%~2%的ROT对B16F10细胞的生长活性没有影响,经过DPPH和ABTS检测实验显示出0.5%~2%ROT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达到90%,黑色素含量影响实验表明0.1%~2%ROT均能明显抑制B16F10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弹性蛋白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0.1%~2%ROT均能抑制弹性蛋白酶的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鸡胚尿囊膜方法结果表明ROT无眼刺激性。结论:ROT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和ABTS能力,以及抑制B16F10细胞黑色素生成和抑制弹性蛋白酶活性的体外护肤功效,且没有眼刺激性;推测ROT作为一种护肤活性物具有体外美白、抗氧化、抗衰老护肤功效的潜力,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025年11期 v.34;No.49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参茸健脾益肾片KM小鼠单次给药和大鼠6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

    霍仕霞;买买提·艾力;斯拉甫·艾白;马晓玲;铁晓璐;康雨彤;李治建;

    目的:研究参茸健脾益肾片膏粉混合粉单次和重复给药对KM小鼠和大鼠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及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参茸健脾益肾片膏粉混合粉以40 mL/kg/d最大给药体积单次灌胃给予KM小鼠,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饮用水,每日观察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设低(0.751 g/kg/d)、中(1.502 g/kg/d)、高(3.004 g/kg/d)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饮用水,每日两次观察动物,记录大鼠一般状态,定期检测体重;给药中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进行血液、生化等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小鼠未见异常,对照组和参茸健脾益肾片浸膏给药组均未出现小鼠死亡,仅少数小鼠给药后30~50 min出现活动减少,持续1~2 h后恢复正常,参茸健脾益肾片浸膏给药组对体重和摄食量有一定降低作用;大体解剖观察,对照组和参茸健脾益肾片浸膏给药组小鼠各脏器肉眼观察未见明显异常。重复毒性试验: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均无大鼠发生死亡,未发现异常改变,未有胃肠道反应。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清电解质、凝血、尿液、大体解剖、脏器重量和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量效关系,无毒理学意义。组织病理学观察高剂量组肺脏间质灶状炎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前列腺间质灶状炎细胞浸润、子宫扩张等病理变化,符合SD大鼠常见自发性病变,与药物作用无关。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未见药物相关性病理改变。结论:参茸健脾益肾片供试品以1.9 g、3.8 g、7.6 g生药/kg剂量灌胃给予SD大鼠,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毒理学意义的改变,其最大无毒性剂量为7.6 g生药/kg(临床用量的80倍)。

    2025年11期 v.34;No.496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药物研究

  • 基于性状及特征性成分的不同采收期莲须分析研究

    占丽琴;马杰;方磊;孙辉;李文莉;丁野;

    目的:基于性状及特征性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对不同采收期莲须分析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性状鉴别方法比较观察莲须的性状,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不同采收期莲须中特征性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莲须的颜色存在差异,花开期采收莲须样本中的槲皮素含量范围为0.369 3~0.629 9 mg·g~(-1)、山柰酚的含量范围为1.118 3~1.605 2 mg·g~(-1);莲房近成熟期采收莲须样本中的槲皮素含量范围为0.050 9~0.402 5 mg·g~(-1)、山柰酚的含量范围为0.098 4~1.459 7 mg·g~(-1)。结论:采收期对莲须的性状及含量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莲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v.34;No.496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HPLC法同时测定黄连胶囊中4种成分的含量

    张火旺;张东霞;赖丽欢;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4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5∶5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分别在3.9041~23.4480μg/mL、0.3644~2.1888μg/mL、0.6711~4.0304μg/mL、0.8502~5.1064μg/mL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1%,98.39%,98.84%,99.04%,RSD分别为0.19%,1.21%,0.78%,0.53%(n=6)。结论:该方法高效、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黄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和盐酸巴马汀4种成分同时测定,为更好控制黄连胶囊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1期 v.34;No.49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HPLC法测定参芪通络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林群峰;许洁;张慧婧;李宁;李蔷;

    目的:建立参芪通络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供试品用50%甲醇溶解,超声,过滤后,经YMC-Triart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乙腈-0.7%磷酸(30∶2∶68)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流速1.0 mL/min,以403 nm为检测波长进行检测。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32.55~651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加样回收率为100.17%~102.64%,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0.8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测定结果稳定,可以作为参芪通络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

    2025年11期 v.34;No.496 52-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特征指纹图谱的金线风生物碱提取物质量评价

    张赟赟;杨海船;周琪;赖冰霞;

    目的:建立金线风生物碱提取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并开发左旋箭毒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XDB-C_(18)(4.6 mm×75 mm3.5μm)色谱柱,乙腈(A)-含0.2%三乙胺的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3)(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10nm检测波长下对金线风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金线风生物碱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共识别出20个共有峰,11批药材间相似度较高;左旋箭毒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且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试验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实验的平均回收率为98.11%。结论:该方法具备高精密度、良好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金线风生物碱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2025年11期 v.34;No.49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药效及正交设计优选金喉颗粒的提取工艺

    程宏辉;江涛;曾晨;苏锐辉;陈丽斯;陈晓坚;彭红英;王川易;

    目的:优选金喉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药效学试验筛选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芒果苷转移率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金喉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金喉颗粒水提工艺的抗炎活性优于醇提、水提醇沉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芒果苷的平均转移率为72.30%(RSD=2.0%,n=3),干膏得率为19.20%(RSD=3.5%,n=3)。结论:优选的金喉颗粒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后续的生产工艺研究提供试验参考。

    2025年11期 v.34;No.496 60-6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国产杠柳属六种植物的生药学鉴别

    帅甜;黎前利;陈宇凡;丁宁;吴之坤;

    目的:为国产杠柳属六种植物的精准鉴定及深入开发利用该属药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国产杠柳属六种植物进行研究。结果:植物性状鉴定上,可从花序着花数量、花冠裂片的形状与颜色、副花冠有无柔毛以及茎的颜色、叶片形状与质地等特征进行区分。显微鉴定上,茎横切面导管密度与木质部分布占比略有差异,叶横切面黑骨藤和大花杠柳的栅栏组织通过主脉,叶表皮细胞均垂周壁呈波浪状弯曲,而余下四种并未通过主脉,且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结论:性状、显微特征差异能准确区分此六种植物,避免了用药混乱,并为国产杠柳属植物真伪鉴定提供依据。

    2025年11期 v.34;No.496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文献综述

  •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康洪昌;王春燕;李明越;冀建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在临床中备受关注。肝郁脾虚被认为是该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上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研究表明,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通过调节脑肠肽的表达、降低内脏的高敏感性、减轻肠道的炎症反应、缓解精神心理因素、调整肠道微生态、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改善胃肠道动力异常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文章整理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文献报道,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v.34;No.496 72-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木犀草素拮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于小泽;黄蓉;王雪维;史云科;马一铭;张玲;罗敏;蔡红雁;李燕;杨为民;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包括肾小球的高滤过和高灌注状态。随着病情的进展,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积累会逐渐破坏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尿白蛋白增加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错综复杂,涉及糖代谢紊乱、血管血流紊乱、免疫炎性因子分泌以及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木犀草素是从云南特有的植物灯盏花中提取出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它能够针对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通过作用于不同的靶点通路来发挥其疗效。在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炎以及抗氧化等方面,木犀草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综述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以及木犀草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11期 v.34;No.496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话医案

  • 柳尧副教授治疗PCOS合并SCH的临床经验总结

    杨晓霞;王小丹;赵杰;柳尧;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减在临床上已较为常见,会影响患者生殖及代谢功能。柳尧副教授以张震国医大师的疏调气机理论为指导,从疾病发病的主要脏腑肝、脾、肾入手,疏肝理脾,补肾调经,并提出肝为消瘿调经之本,并据此拟定“疏调瘿经汤”,文章总结柳尧副教授多年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减的经验,为中医防治该病探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11期 v.34;No.496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解郁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周澳玲;郝如林;陈小冰;彭涛;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非器质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治疗诊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解郁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论特色并介绍彭涛教授的临证经验。“阳化气”不足则出现气机逆乱,影响脾胃运化及精微运输,“阴成形”有余则是有形之邪积聚,进而加重“阳”损耗。解郁泻心汤疏肝理气化痰,和胃除痞,除有形之邪,助阳气化生,恢复脾胃正常功能,在临床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取得较好疗效。

    2025年11期 v.34;No.49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塞因塞用”临床医案二则

    向利利;陈颜;

    文章总结了陈颜教授发扬孙定隆教授应用中医反治法“塞因塞用”的临证经验,陈颜教授认为疾病致病因素多样,证候表现有虚实真假,应将“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的学术理念贯彻疾病全过程,充分体现中医治病的特色,弥补西医学的局限性。

    2025年11期 v.34;No.496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潘洋教授运用取嚏法联合升阳益胃汤治疗阴暑证临证辨析

    闫晓明;陈明;房莹莹;潘洋;

    现代制冷设备的广泛应用,使阴暑证的发病越来越多。阴暑证常出现呕吐剧烈,药食难入,亟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潘洋教授在临证中先运用中医外治取嚏法,再以升阳益胃汤加减以治疗阴暑证素体阳虚湿盛患者。取嚏后呕恶症状立刻缓解,能进食,继服升阳益胃汤加减后,诸症尽解。急则治其标,取嚏法能解表升提阳气;升阳益胃汤加减,取其益气、健脾、止泻、解郁、解表、祛湿之力,既解当下之阴暑证,又健脾升阳祛湿以改善素体阳虚湿盛之体质。

    2025年11期 v.34;No.496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外寒内饮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35例临床观察

    高倩;陈琳;邵建国;纪王斐;翁佳欣;张玉;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外寒内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0例外寒内饮证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免疫功能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咳嗽、咳痰、气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AT评分水平相较于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的FEV1、FVC及FEV1/FVC相较于对照组均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WBC、CRP、PCT、IL-6降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升高(P<0.05),而CD8~+水平基本持平(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而观察组为94.2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治疗AECOPD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雷火灸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2025年11期 v.34;No.496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常规针刺联合壮医龙脊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30例临床疗效观察

    邓翔予;王成龙;曹阳梦;秦祖杰;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联合壮医龙脊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肾阳虚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壮医龙脊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JOA评分和中医肾阳虚症状积分量表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腰椎JOA评分均有提高,中医肾阳虚症状积分评分均有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有效率83.3%,观察组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针刺联合壮医龙脊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11期 v.34;No.496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李婵娟;谢艳;樊善堃;李利超;吴伟;谢钧;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Wanfang Data)、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PubMed、维普(VIP)、Cochrane Library中以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4年2月29日。结果: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74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871例、对照组871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客观缓解率[OR=2.25,95%CI(1.81,2.79),P<0.00001]及有效控制率[OR=2.20,95%CI(1.61,3.00),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提高KPS改善率[OR=2.37,95%CI(1.69,3.34),P<0.00001]及KPS评分[MD=6.56,95%CI(5.15,7.96),P<0.00001],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OR=0.31,95%CI(0.24,0.40),P<0.00001],降低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OR=0.50,95%CI(0.37,0.68),P<0.00001],降低骨髓异常发生率[OR=0.57,95%CI(0.42,0.78),P=0.0003]。敏感性分析显示KPS评分研究结果稳健,证据可靠。结论:基于当前数据,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然需要更高质量、大样本的RCT对研究结果加以验证。

    2025年11期 v.34;No.496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投稿注意事项

    <正>一、对来稿内容的要求(一)政治上必须符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二)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三)本刊诚征民族医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相关研究文章。二、对行文格式规范化的要求(一)文题:中文文题一般以不超过25个汉字为宜。(二)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列在作者姓名后面。

    2025年11期 v.34;No.496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投稿注意

    <正>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列在作者姓名后面。如多位作者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表和图:分别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按先见文后见表(图)的原则排列。

    2025年11期 v.34;No.496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对来稿内容的要求

    <正>(一)政治上必须符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二)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三)本刊诚征民族医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相关研究文章。

    2025年11期 v.34;No.496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欢迎惠赐稿件

    <正>本刊欢迎下列稿件,对优秀稿件将采取快速审稿措施,优先采用。围绕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中医药专家的指导启迪和作者的感悟体会,形成理论上有学科特色、临床上有治疗优势的中医药、民族民间医药论文;立论新颖,论据充分,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中医药理论著述;反映中医学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方向的专题信息述评;

    2025年11期 v.34;No.496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