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理论研究

  • 基于“阴平阳秘”和“稳态”理论探讨中西医防治乳腺癌

    刘梨会;姜大庆;

    “阴平阳秘”学术理论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粹,也是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且中医“阴平阳秘”理论在乳腺癌的各阶段预防、诊疗中皆有所体现,与西医学“稳态”理论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两者是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癌的最佳结合点。文章从乳腺癌发病前、发病时、发病后三个阶段,基于“阴平阳秘”和“稳态”理论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癌的新思路,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7期 v.33;No.46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肺玄府”理论探讨风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王志晓;岳宝森;赵峰;刘少雄;

    玄府理论以微观视角探究疾病的产生和治疗,以“忌郁闭、重开通“为原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特色之一;新冠肺炎在解剖结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上均与肺玄府关联密切。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需把握郁闭和虚损的病机特征,借助风药辛散、开宣、清扬等特点,灵活配伍,以达到清毒开玄、胜湿利玄、排瘀透玄的目的。

    2024年07期 v.33;No.46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营卫理论探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中医病机

    安娣;龚光明;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糖的升高,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中医营卫理论即是对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的认识,营卫之气是抵御外邪、滋养周身的正气。营卫不和则机体防御与荣养功能失调,感染风险明显增高。文章以营卫理论为依据,以六淫疠气为外因,营卫不和为主因,对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病及病机进行探析,用于指导临床预防与治疗。

    2024年07期 v.33;No.468 11-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风胜湿”理论探讨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尪痹)中的应用

    文红;安阳;马武开;

    类风湿关节炎(尪痹)是一种以全身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对症支持为主。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痹病”范畴,认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风、寒、湿是其重要病因。中医针对病因病机,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文章旨在基于“风胜湿”理论探讨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7期 v.33;No.46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研究

  • 三峡地区“七药”

    沈梦玥;

    目的:探究三峡地区“七药”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围绕三峡地区“七药”系列中草药的主要品种、命名方式、植物来源及功效进行文献研究、走访调查。结果:三峡地区“七药”主要品种有80余种,民间常根据其形状、功效应用、生长环境进行命名,多具有活血止血、清热解毒、祛风湿等功效。结论:三峡地区“七药”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应予高度重视。

    2024年07期 v.33;No.468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蛭抗凝活性检测两种滴定方法比较

    王文祎;赵卫涛;孙希;杨金申;杨瑶珺;

    目的:比较药典标准凝血酶滴定法和白瓷板法对中药水蛭抗凝活性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中国药典》中凝血酶滴定法和云南省《菲牛蛭冻干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白瓷板法对水蛭抗凝活性进行多次平行滴定实验。结果:抗凝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菲牛蛭其药典法滴定结果重复性更稳定,白瓷板滴定法结果的重复性会随着单次进样量减少而趋于稳定;宽体金线蛭的抗凝活性结果在两种方法的对比检测下均较为稳定。结论:对于吸血水蛭品种抗凝活性的测量,建议保留原凝血酶滴定法;对于抗凝活性较低,实验中凝血酶溶液浓度较小的水蛭品种,两种滴定法均适用,也可同时应用互相验证。另在滴定操作中,将反应试管改换成玻璃液相进样瓶,且在滴定动作后将反应容器呈一定角度倾斜放置,有助于对反应终点进行判断,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024年07期 v.33;No.46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荷梗的化学成分研究

    周传顺;饶高雄;

    目的:研究荷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树脂、硅胶、RP-C_(18)和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分离与纯化,并运用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波谱学方法及结合化学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荷梗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次大风子素(hydnocarpin,1)、木犀草素(luteolin,2)、山楂酸(maslinic acid,3)、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4)、反式-N-对羟基香豆酰酪胺(N-trans-coumaroyltyramine,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6)、单棕榈酸甘油(2,3-dihydroxypropyl palmitate,7)、棕榈酸(palmitic acid,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10个化合物均是荷梗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是莲中首次分离得到。

    2024年07期 v.33;No.46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决明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关联研究

    梁彩娟;李思远;高晗;李雪利;田方;李军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饮片、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方法并开展相似性研究。方法:采用Agilent TC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本次试验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90 nm。以乙腈(A)-0.1%乙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进样体积10μL。结果:15批决明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均呈现7个共有特征峰,其中指认出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4个成分。结论:决明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特征图谱有较好的相似性,同时为决明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7期 v.33;No.46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蒙药复方沙棘颗粒剂中甘草酸单铵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王海荣;孟柯;特格喜白音;赵岩;乌日娜;

    目的:建立蒙药复方沙棘颗粒剂中甘草酸单铵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_(18)(250 mm×4.6 mm, 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在252 nm波长下测定甘草酸单铵盐含量;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10 nm波长下检测蒙药复方沙棘颗粒剂总黄酮含量。结果: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在0.053~0.53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1.003X+0.0031,r=1,平均回收率为105.9%, RSD=1.22%(n=6);芦丁对照品在2.0~80.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1.537X+0.001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0%, RSD值为0.5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蒙药复方沙棘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2024年07期 v.33;No.468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清炒番石榴叶的炮制工艺研究

    邓仙梅;甘柯林;唐铁鑫;曹娟娟;

    目的:优选清炒番石榴叶的炮制工艺,为该饮片的生产提供实验指导。方法:以外观性状、金丝桃苷含量、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投药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清炒番石榴叶质量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选清炒番石榴叶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影响样品中的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含量的因素大小排序为炒制时间>炒制温度>投药量,其中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结果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投药量的影响则不显著。优选出清炒番石榴叶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80℃清炒2 min,投药量为30 g。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清炒番石榴叶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生产清炒番石榴叶饮片提供实验依据。

    2024年07期 v.33;No.468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综述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吴玉莹;许宏平;陈华林;梅露;莫柏林;黄古叶;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章从中医方面对肝硬化腹水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归纳。认为病因主要包括酒食不节、情志不遂、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四个方面。病机关键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本病在肝,关键在脾,久病及肾,涉及肺与三焦。其治疗以中医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为主,敷脐疗法、穴位贴敷、针灸等中医外治也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指导现代临床治疗臌胀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7期 v.33;No.468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土炒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现状

    杨倩倩;张文霞;孟子盈;杜丽东;王瑞琼;吴国泰;

    土炒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历史悠久、沿用至今。以土为辅料炒制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同时使饮片均匀受热,确保饮片的美观性。目前全国及各省级中药炮制规范中对土炒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描述比较简略,一方面是缺乏系统的现代研究和工艺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辅料灶心土资源稀缺,炮制品质量不稳定,从而导致土炒中药饮片的使用逐渐减少。文章对土炒炮制中药饮片的历史沿革、炮制规范、现代研究、炮制辅料、炮制工具进行总结分析,为建立土炒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3;No.468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慢性肾脏病原发病的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沈烨渠;廖顺花;沈泳;魏卓红;

    中医体质研究已逐渐成为慢性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关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体质研究也日益增多。文章从中医体质学入手,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从慢性肾脏病各原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对近年来中医体质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开展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诊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7期 v.33;No.46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话医案

  • 周长征教授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临证经验

    唐海波;叶贵生;王旭;周长征;

    膝骨关节炎是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膝痹”。“久病入络”理论由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倡。周长征教授从医几十载,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上始终秉持着“久病入络”的指导思想,认为膝骨关节炎乃邪气痹阻局部,迁延日久而成,临证多辨证采取补益肝肾、散寒除湿、清热除湿、通络化瘀等治法,随证化裁,灵活变通,临证经验丰富,文章总结周长征教授经验。

    2024年07期 v.33;No.468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金权教授运用王氏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临证经验

    曹雪盼;李轩;周开心;王金权;

    王金权教授认为,当代女性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在临床中大多可以归结为脾肾两虚,湿邪凝滞,胞宫阻滞,日久寒湿瘀互结,冲任二脉失调,发为痛经。治疗遵从标本兼治,脏腑和奇经八脉通调,强调以补肾健脾益气为本,活血化瘀祛湿为标,临床围绕脾肾二脏,冲任两脉为原则组方,脾肾功能得健,冲任调和,则痛经自除,临床效果显著。

    2024年07期 v.33;No.468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进教授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

    王蓓蓓;李媛;周春瑜;卫灿红;

    郑进教授是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他在临证时非常善于使用“寒热并用”法来治疗慢性胃炎。其在治疗过程中寒热并用,以平为期,注重调畅脾胃气机,善长使用理气药,久病者要加活血药,并非常注重日常的饮食养护。

    2024年07期 v.33;No.468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扶阳通滞法论起阴导滞汤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运用

    盖沂超;张妙兴;李宁;王寅;

    王寅教授通过多年临证实践,认为阳气不足,湿瘀互结是引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机理,文章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治疗方药角度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针对此病须用扶阳通滞法,将起阴汤与枳实导滞汤合方化裁为起阴导滞汤,应用本方治疗该病稳定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2024年07期 v.33;No.46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阳晓勇教授“古方十法”辨治脱发病经验

    李发琪;杨鑫源;崔天琪;杨欢;陈杨;欧阳晓勇;

    纵观东汉至清朝的中医文献记载,脱发之病,皆受重视。欧阳晓勇教授擅用经典古方治疗脱发,效果良好,为脱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介绍欧阳晓勇教授治疗脱发病“古方十法”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

    2024年07期 v.33;No.468 75-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经验举隅

    吴伊冰;颜蕊;孙小花;孙秀萍;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为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多表现为患侧肩、手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手部浮肿、皮温肤色改变,甚至挛缩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反复,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多以康复为主,但效果较单一,配合中医针灸结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孙秀萍主任医师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多以痰瘀阻滞,气血亏少为主要病机,主张头针、体针与雷火灸相结合治疗,针刺治疗补益气血,疏通经络,雷火灸温阳化痰,化瘀通络,两者合用具有补益气血,通络止痛,祛痰行瘀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2024年07期 v.33;No.468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金权教授治疗肝郁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举隅

    周开心;曹雪盼;王金权;

    王金权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病性证候以气郁、血虚、阴虚、痰湿、血瘀、湿热为主,临床上辨证分型可有肝郁肾虚型、脾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痰热互结型。王金权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肝郁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治疗上以疏肝解郁、补肾填精为治疗大法,结合月经周期变化规律,并注重患者心理疏导,灵活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2024年07期 v.33;No.468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朱庆军从肝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经验撷青

    叶辉;杨梦梦;汪雅婷;朱庆军;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临床发病较少,诊断相对困难,西医治疗疗程长,诸多患者经久难治,症状不解,常有情志郁结,影响正常生活。文章总结了朱庆军治疗此病的经验,朱庆军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临床常以“疏肝养肝”为法,针药并用,配合导引,疗效显著。

    2024年07期 v.33;No.46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止痛如神汤加减联合痔瘘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王树杰;王建民;李明;李子龙;李惠珠;陈红;刘凡;李敏;

    目的:观察止痛如神汤加减联合痔瘘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混合痔诊断的患者70例,患者均使用混合痔剥扎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痔瘘洗剂熏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止痛如神汤加减,每日2次。对比两组术后创面症状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均痊愈,但观察组混合痔术后创面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痔瘘洗剂熏洗用于改善混合痔术后创面症状评分,加速创面愈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24年07期 v.33;No.46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证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谢伟昌;陈楠;姜小艳;王洪亮;刘磊;罗爽;张伟健;郭绍举;黄彬;

    目的:探讨近二十年各医家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证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各医家处方为切入点,提取处方涉及的证候类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及药物组成,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运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一系列高级的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处方的证型证素分布、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相关性以及聚类情况。结果:共收集到数据库相关文献所载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处方105首,涉及中医证型30种,中药186味。其中核心药物组合139对,潜在常用药对157对,新处方3首。结论:脾胃虚弱是大肠息肉的核心病机,治疗当以健脾益胃为基础,根据不同患者血瘀、湿阻、痰凝、热毒等的差异,佐以活血、祛湿、化痰、清热之法,标本兼治,方获良效。

    2024年07期 v.33;No.468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兰林教授运用温病学三焦理论辨治慢性难治性湿疹的用药规律

    罗迪成;刘兰林;郭锦晨;张宇;邢鹏飞;杨玉祥;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刘兰林教授辨治慢性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刘兰林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的105张门诊处方单,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22.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及聚类分析。结果:所收集的处方涉及中药147味,18类,使用频数≥20次的常用药物有牡丹皮、蝉蜕、白鲜皮等,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位居前2位,药性上寒温搭配,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入肝、胃、脾、肺经。聚类分析出牡丹皮、大青叶、生地黄、淡竹叶、水牛角、玄参、首乌藤,蝉蜕、防风、僵蚕、徐长卿等7种组合。结论:刘兰林教授以温病学三焦理论为指导,将慢性湿疹病机核心责之于湿热内蕴,外发肌肤,治疗遵循三焦辨治原则,治以清热祛湿,调畅气机,分消上中下三焦湿热之邪,酌情配以凉血散瘀,祛风通络之品,用药喜寒温搭配,甘苦合化及苦辛相伍,擅以犀角地黄汤、升降散、五苓散、四妙散等经典名方加减。

    2024年07期 v.33;No.468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10例儿童斑秃回顾性临床分析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梁希明;王万春;林敏;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斑秃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中重度斑秃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斑秃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脱发严重程度分轻度、中重度两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合并疾病、中医证型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斑秃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310例斑秃患儿,平均发病年龄(6.65±3.06)岁。(2)斑秃患儿的脱发类型以斑片型为主,两组在性别、年龄段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降低、IgE异常、甲状腺抗体阳性、伴随特应性皮炎、伴随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人数比例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辨证为脾虚湿蕴证的患儿143例,血热生风证患儿88例,肾精不足证患儿34例,气血两虚证患儿45例。(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幼儿期发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降低、IgE异常、伴随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为脾虚湿蕴证对斑秃严重程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期发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降低、IgE异常、伴随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为脾虚湿蕴证是中重度斑秃发生的危险因素。

    2024年07期 v.33;No.468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证型特点及裘笑梅临证用药经验的挖掘研究

    叶恬恬;张婷;王巧霞;杨华娣;

    目的:挖掘整理和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证型特点及裘笑梅先生临证用药思路和经验。方法:收集整理裘笑梅门诊纸质医案、书籍医案和期刊医案,提取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治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中医证型、用药、药性、药味、药物归经、药物功效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典型病例60例,医案336份,临证用药118种。本案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证型多为肾虚血瘀夹湿证(36.6%)、湿热瘀结证(22.9%)和气虚血瘀证(19.4%)。临证用药频数较高的前三味药依次为丹参(72.3%)、赤芍(70.2%)和覆盆子(69.4%),药性偏重温性(32.8%),其次为微寒(21.9%)和平性(18.9%),药味多苦(32.5%)甘(30.2%)辛(24.2%),归肝、脾和肾经,具有补虚、清热和活血化瘀的功效;聚类分析得到活血化瘀、补益肾精和健脾利湿疏肝三个药物组合。结论:裘笑梅先生临证用药思路和经验研究资料显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证型多为肾虚血瘀夹湿证和湿热瘀结证,病机以初期之湿热瘀结为基础,病久累肾则兼具肾虚血瘀夹湿。临证用药以清热利湿、补肾化瘀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调经,兼顾补益脾肾助阳种子。

    2024年07期 v.33;No.468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投稿注意事项

    <正>一、对来稿内容的要求(一)政治上必须符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二)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三)本刊诚征民族医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相关研究文章。二、对行文格式规范化的要求(一)文题:中文文题一般以不超过25个汉字为宜。(二)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列在作者姓名后面。如多位作者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

    2024年07期 v.33;No.46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斑鸠菊

    刘毅;

    <正>别名:斑鸠木。基原:菊科多年生蔓状藤本植物茄叶斑鸠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的叶。生长环境:生于山溪边潮湿地。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苦,平。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主治:治胃肠炎,头痛、风湿骨痛,水火烫伤。用法:水煎服,10~30 g。

    2024年07期 v.33;No.468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